受年龄增长以及生活影响,人接触到的新事物和知识将会越来越多,大脑就显得有些混乱了,我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思维会始终保持一个高强度的在线状态。
因此决定整理个人知识库,将大脑中的片段和思想整理出来。以笔记和文字的形式将他记录下来,但是最近一直在寻求这样的工具,多方对比,也没有一款能真正满足我的需求的工具。
最好是自建的笔记,因为我今天在语雀写了一篇私密笔记,或许因为内容略带敏感吧,然后就被审查了,说我违规。
语雀这是我目前最满意的工具,但是现在对他的热情瞬间降低了很多。我怕哪天一下子账号里面的笔记全部被删了,那样我会很绝望的。
接下来我还会多方对比,最终选择一款平台亦或者是自建的笔记系统。
博客是写给别人看的,笔记是给自己看的,包括一些计划,列表清单等等,都是隐私的内容。还有就是一些文章的草稿,碎片化的记录,所以不宜放在博客上。
而且对于功能方面,我也有较高的要求,比如拖拽,表单,下拉框,卡片等等,都是我比较需要的,隐私和安全性更是我比较看重的。
暂时就这样吧,我会慢慢寻觅。
2022/05/03 更新
经过为期一周的尝试和部署过后,我最终决定了使用思源笔记,可以使用 docker 进行私有部署,本地备份,而且还可以选择付费订阅,备份到官方,这是两种可以同时进行的选择,我觉得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要。
主要还是思源的功能以及外表打动了我,页面简洁而美,功能不臃肿,刚好我需要的他都有,一点也没有多余的按键。符合我对笔记和个人知识库的个人,支持双链,不过我暂时用不到。支持 markdown 格式导入导出。
而我也逐步将我其他的笔记都迁移过来了,不过目前唯一的缺陷好像不支持分享,这也算我某种需求吧,我在寻求其解决方案,不过也不算什么大问题。
思源很多细节都打动了我,在单个文章复制的时候,提供了直接复制到其他平台的格式,不用再手动调了。
至于安全性方面,可以设置全局鉴权密码,不支持单篇文章加密。
2022/05/18 更新
半个月过去了,慢慢从思源迁移出来,原因很多,一方面是针对文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抱有一丝怀疑,另外就是同步的问题,成本和精力都有些费事。
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更不错的软件—obsidian,强大的社区,海量的插件以及可扩展性都是我选择它的原因。
对比之下,它更像是笔记界的 vscode,优势很多,轻量,可扩展,插件多。同时使用坚果云进行多端同步,这样不论是在公司电脑还是在自己的电脑上,我都可以做到无缝切换。
2022/06/18 更新
使用了一个月的 obsidain,反馈一下感受。整体来说很适合我这种记录文字的人,对 markdown 语法支持特别友好,格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,还带有一些插件,扩展我的使用方法。
在安全性方面,本地化、离线化也是非常棒的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同步盘进行同步,或者自建 webdav 服务,稳定性也是很高的。
在数据迁移方面,完全不用担心,数据本质上还是 markdown 文件,如果哪有你对 obsidian 失望不再使用,或者有了更好的选择,可以直接把文件夹复制过去,都是很方便的。
但是这也只针对纯文件来说,如果是元数据,带有一些属性类的东西时,obsidain 就不是很好的选择了。正因为它是一个纯文件,所以注定没法保存元数据信息,这方面我和群里的阿均作了深刻的探讨。他比较注重“属性,标签,双链的指向,关系链,数值大小,层级隶属”等概念。
obsidian 是一堆小文件集合在一起形成的笔记架构,这和一般的数据库不太一样。
小文件很难做数据管理,反正长期看性能方面会有问题。一致性,也有问题,不重新索引确保不了一致性,重新索引,对于海量小文件,又难以提高性能。
阿均的担忧我也是能理解的,不过我们对笔记的定位有所不同。他更希望打造一个碎片化,利用双链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;而我是需要一个类 wiki 的东西,将我所获取到的知识按照分类进行归档,然后根据关键词,标签,标题,正文等内容进行搜索查询。
这是不同的方向,所以选择了不同的软件也是很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