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最火的事情莫过于 AI,也有可能是幸存者偏差的原因,当然这暂表不提,只谈谈我和 AI 相处的这几年,我是如何利用这个工具,提高我的工作效率,以及在生活,兴趣爱好等层面和谐融入

2022 年底 的时候,我初步接触 gpt 3.5,给我带了极大的震撼,我没想到,AI 已经进化到如此的地步,可以智能对话,处理代码逻辑,进行文字撰写工作。以现在的目光看来它很傻,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,给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帮助。

现在翻阅和 gpt 的历史聊天记录,可以看出我当时对它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枕,可以帮我总结繁杂的 json 数据并重组数据结构。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 Prompt 让它解锁图片生成,虽然很生成的图像很拙劣,但我玩的很开心。

后来随着这个领域发展的突飞猛进,Claude 横空出世,开始在上下文限制上领先 gpt,但是 OpenAI 毕竟占据先发优势,仍然是我主用的模型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Claude 开始崭露头角,在代码领域展现出断层式的领先,尤其是在前端代码生成方面,非常符合我的需求,所以后来我的使用就变成了 Claude 写代码,gpt 日常使用。

可以给我生成一些文档,比如开发某个项目,要写开发文档,说明书之类的,程序员最厌恶的两件事情。一是让我写文档,二是别人不写文档。而 AI 恰好可以完美处理这个问题,虽然刚开始比较笨拙,但在我不停的投喂资料下,也是可以逐渐生成可上生产环境的文档,当然了最后还是需要我来 review code。

后来谷歌也陆续推出了什么 Bard 模型,现在改名叫 Gemini,质量也是非常不错,不过我用的比较少。通过前面的介绍也大概知道,AI 领域前期一直是国外遥遥领先,虽然我也希望国产 AI 可以崛起。

但是在 2024 年年末的时候,DeepSeek 横空出世,在 AI 圈掀起了轩然大波,当时深度求索推出两款模型一个是 deepseek-chat 也就是现在的 deepseek-v3,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的深度思考模式 deepseek-reasoner。也是带起了大模型引入思考的风潮。

记得在还没过年之前,DeepSeek 小火了一段时间,我也是频繁使用,代码质量、文本质量完全可以称得上一线水平,官网速度也很快,应该是因为人流量还未彻底爆发,深度思考模式基本都是秒出。后来代码一经开源,直接引起热潮,官网流量爆炸,至今任伟恢复到巅峰时期,不过这也说明了 deeseek 的全民热潮。

后面各家大厂也都部署了 deepseek 全血版,我比较推崇火山方舟和阿里云百炼旗下的 deepseek 模型,质量和速度也都在前列,我 90% 在使用火山方舟的。

其实阿里旗下的 QWen 模型也一直发展的风生水起,不过我是个人用习惯了前面说的那些,所以 QWen 也很少用,不过非常推荐大家使用。

所以我目前对 AI 模型的使用如下,DeepSeek + GPT 处理日常文字工作,图像生成,以及繁琐的数据重组等,Claude 负责处理逻辑复杂的代码开发,然后掺杂着 Gemini 以及其他新兴模型作为测试。


其他文章我可能或多或少使用 AI 进行润色,但这篇文章完全 0 AI 痕迹,算是对这方面的个人总结吧。如名词错误情况或其他错误请指出,完全是有感而发思绪很快,键盘敲个不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