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一件小事有感而发,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,我们通常都会关注一些细节,从而影响对一个人印象。这是一个作为人很正常的行为。
打个比方,两个人聊天,其中一个人不停拿起手机查看,就很给人一种很没有礼貌的印象。假如说有工作要忙,或者其他要处理的事项,这当然另当别论。换个思维,如果真的有那么忙,也不会发生此次社会交互行为活动。所以这是一个悖论了。基本上不存在忙的要命的情况。
我们在社会交往中,大多抱着一种善意的目的,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“利益”,这里的利益更多指代一中虚拟的情绪,比如开心,愉快,满足等。所以我在平时跟朋友社交,包括并不限于聚餐,出行游玩等,都是将重心放在此次活动中,如果有其他的事情,我都会提前处理安排好,不会影响活动进行。
我想,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的社交应该有的,一个必需的态度,是一种比较充满正能量,积极向上的态度,如果双方都是如此,我想此次社交行为都将会有一些愉快的体验。
但有句古话说的挺好, 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”。你不能保证每个人的社交态度和行为都是一个积极的方向,将其转化为日常说法就是一个人的礼节,你不能确定他 (她) 真的有礼貌,或者在某些方面冒犯到你。
所以在你感觉到情绪不适,或者对他 (她) 有什么看法,最佳的做法就是旁敲侧击,看看他 (她) 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原因,做出了一些失去礼节的行为,如果真的有原因的话,我都会表示理解。
但是如果真的是性格的方面的问题,导致他 (她) 一直都是这个样子,我一般也是表示理解,但是往后我会重新审视这个人,是否真的可以有成为好朋友的机会。
个人觉得最基本的礼节还是要有的。
另外说,手机真的没有那么好玩,没必要走路,吃饭都在看手机。如果真的想玩,可以独处时尽情的玩耍,多人在一起时,最好还是以社交为主,不然社交不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吗?